经常听人说到“监测卵泡”这个说法,到底什么是卵泡,拿到一份超声报告单应该怎么看卵泡?今天就让小编来为你科普一下卵泡的小知识吧。
卵泡监测是最直接客观反映卵泡生长发育状况、卵巢是否有排卵及子宫内膜发育是否同步的证据来源。在妇产科疾病诊治、排卵异常的不孕症的患者的诊治及月经异常患者病因寻找方面等均有着重要价值和广泛应用。
卵泡的正常生长受卵巢自身功能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复杂影响。一般情况下,精子的寿命为2--3天,而排卵后卵子的寿命较短,15小时即会逐渐衰老;因此,排卵前两天至排卵后10小时是受孕的关键时间。当卵泡直径10mm时,称优势卵泡;卵泡直径达18mm时,称成熟卵泡。
正常成熟的优势卵泡的声像图
①卵泡最大直径达20mm,优势卵泡最大直径范围为17~24mm,体积2.5~8.5mm3。径小于17mm者为非成熟卵泡。
②卵泡外形饱满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壁薄而清晰,或可见内壁卵丘所形成的一金字塔形的高回声,多在排卵前24~30小时易于显示。亦可见优势卵泡周围有一低回声晕(多由排卵前卵泡膜组织水肿所致)。
③卵泡位置移向卵巢表面,且一侧无卵巢组织覆盖,并向外突出。
卵泡的声像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位于卵巢皮质内,边界清晰,囊壁菲薄,内壁光滑。在月经的早期,卵巢皮质内可见多个直径3~5mm的小卵泡,随着月经周期的推移,卵泡逐渐增大,形成优势卵泡,而其它小卵泡逐渐萎缩。主导卵泡成熟,逐渐突出于卵巢表面。对卵泡的观察除注意其形态、数目、回声外,测量卵泡的大小对了解其生长发育状态、药物治疗效果以及判断卵泡成熟是十分重要的。
卵泡监测的时间
①月经规则:不管月经周期长短,只要月经定期来潮,两次月经周期差不超过7d,排卵日一般是月经前14d左右。正常月经女性,*体功能维持14d左右后*体萎缩,功能减退,月经来潮;所以*体期固定,而卵泡期可以长短不均。监测时间:应该在排卵日前3~5d左右。
②月经不规则:卵泡监测应该从月经第3d开始,间断或持续长程监测,因为卵泡期与月经期不能确定,此时应该延长监测时间。
卵泡的测量
一般显示卵泡的最大切面后测量卵泡的长径和横径,可简单取其平均值作为卵泡大小的评价标准。也可采用两个最大的垂直切面测量最大的三条径线并计算其平均值作为卵泡大小的评价标准。
卵泡的生长
自然周期中优势卵泡的生长速度大约为(1~2)mm/d,近排卵前的卵泡最大生长速度可达(2~3)mm/d,卵泡直径达18~28mm时成为成熟卵泡。
成熟卵泡的特点
①卵泡最大直径超过20mm,排卵前正常卵泡最大直径范围为17~24mm。
②卵泡外形饱满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壁薄而清晰。
③卵泡位置移向卵巢表面,且一侧无卵巢组织覆盖,并向外突出。如果在测卵泡的时候出现卵丘,即意味着即将排卵(卵丘的出现率卵泡内一侧内壁上可见细小高回声点,即为卵丘)。
排卵的判断
①血体形成卵泡破裂后迅速缩小,约在1~45min内由优势卵泡消失即原来无回声区的优势卵泡突然消失或变小。②于血液的充盈可重新形成囊性血体结构,其大约持续72h,随着颗粒细胞或卵泡膜细胞的长成而形成*体。血体内一般为不凝血液,少数可以是血块。因此,超声表现为卵巢皮质内无回声区变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壁较卵泡壁稍厚的混合性回声区。
③由于卵泡液的流出,可出现子宫直肠陷凹积液。子宫内膜呈分泌期高回声。血体周围血管扩张、阻力降低。
排卵征象
卵泡壁下出现极低回声晕——在卵泡壁的内侧液中出现极低回声晕环,使卵泡壁边界欠清晰。
卵泡的张力——卵泡壁上出现皱褶,形态不规则。
卵泡膜细胞层的水肿——可造成卵泡周围的回声降低。
①卵泡消失或缩小,可同时伴有内壁塌陷征象。
②在缩小的卵泡腔内有细弱的光点回声,继之原腔穴增大,有较多的强回声,提示有早期*体形成。
③陶氏腔内有少量液性无回声区,此种情况约占50%以上,此征象可能是卵泡破裂后卵泡液的积储,亦可能是腹膜对排卵的反应。但仅以此不能作为有排卵的依据。
排卵的间接征象
①优势卵泡消失。
②血体形成。
③卵泡液流出——盆腔积液。
正常周期卵泡发育的超声观察
超声显像时,卵泡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无回声区,从周期的第5~6天卵泡直径约为5~7mm,第10天时卵泡直径可达10mm,超声已能清晰显示。正常周期中卵泡发育的速度比较恒定,约1~3mm/d,最快可达4mm/d,愈临近排卵期,增长愈快,排卵前5小时可增长7mm。
卵泡生长的三种类型
①迅速增长型,一日间卵泡直径可增长一倍。
②排卵前2~3天,每日增长2~3mm。
③排卵前数小时内可增长6~7mm。
一般来说,卵泡增长速度比卵泡绝对值的大小在预测排卵中更为重要。卵泡增长速度的异常可影响卵子质量而发生流产,如卵泡期短的妇女其卵泡增长速度加快,或卵泡期虽正常,但卵泡增长速度不规则等均提示卵子质量不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