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表面,但是它也爱唱“错位时空”,一旦落户到子宫腔与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即我们常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也称内异症。孕科张主任介绍说,子宫内膜一位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宫骶韧带为常见,可引起病变,发生局部出血,并形成包块,导致疼痛、不孕等临床问题。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什么会引起不孕?张主任介绍说:
1.机械因素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过程中,输卵管多保持疏通性,但卵巢或输卵管周围粘连则成为不孕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输卵管粘连可引起拾卵障碍或精子的输卵管内输送障碍。
2.腹水异常
腹水属于血浆滤液,正常盆腔内存量少于5ml,排卵后腹水瞬间增至20ml,而多数报道认为子宫异位症患者的腹水体积及腹水中的各种激素和其他物质,可能对输卵管拾卵、受精、受精卵分裂等生殖过程有阻碍作用。
3.卵巢功能异常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伴有多种卵巢功能异常,如:LH峰值异常、卵泡发育异常、无排卵、高泌乳素血症、*体功能不全、未破裂卵泡*素化综合征(LUFS)等,其发生率均高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人群。
4.免疫功能异常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有细胞免疫异常,以异位增生的子宫内膜细胞作为抗原,产生对正常子宫内膜的自身抗体(EMAb)。据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存在:IgA、IgG抗体及补体沉着,此外,抗核抗体、抗类脂质抗体等也较高,可导致盆腔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激活巨噬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导致不孕。
5.着床障碍与流产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影响早期胚胎发育,主要是因为:有*体功能异常及宫腔内环境异常,干扰早期胚胎的发育及植入,导致着床障碍及流产,临床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流产率高于一般人群。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治疗棘手,但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危因素,通过医生和患者的双重努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还是可以预防的:
1.减少医源性因素:避免经期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妇科手术应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实施,手术前最好进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检查,以免引起感染等。
2.注意经期保健:经期应格外注意保健,避免不良情绪刺激,注意保暖,保持清洁。
3.及时治疗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易发展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这是因为痛经使子宫内压力增高,易导致经血逆流,增加患病概率。对于青春期少女的痛经,不应忽视,不可认为“结了婚就好了”,而忽视治疗。
4.避免多次的盆腔手术:无生育计划者,应采取保护性的性生活,避免意外怀孕。
5.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熬夜、过度紧张。
6.加强生殖知识的宣传,避免人工终止妊娠;提倡女性适龄结婚、生育、母乳喂养,育后选择正确的避孕方法。
最后,医生提醒:如果患了内异症,又为生育问题所困扰,女性朋友们切记要积极与生殖科医生交流,选择适合的助孕方案,减少卵巢功能的进一步下降、恶性变等问题。来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