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通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ldquo网红rdquo院士的震
TUhjnbcbe - 2020/12/15 13:28:00

一场演讲,细数年世界医药史。

三言两语,从牛顿、笛卡尔,说到爱因斯坦。

妙语连珠,从中医、西医,说到物理定律,讲到爱情。

一个人的演讲,全场近名听众激越兴奋,为之疯狂,为之痴迷!

2月12日,在重庆市涪陵体育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以一场题为《HIM走向医学发展新时代》的精彩绝伦的演讲向医药圈投下了“新思维”、“整合医学”、“整体观”多个爆发力无穷的“脑力炸弹”。

被称为“网红院士”的樊代明,34岁当上副教授,47岁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还是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超过篇,发表的文章累计影响因子在全球医学领域属于顶尖的1%。

演讲现场,每隔一分钟就会爆发雷鸣般地掌声,笑声更是接连不断。他给在场的近人,都讲了些什么呢?跟随记者的文字记录,让我们一起走进演讲现场。以下为樊代明院士演讲的部分精彩内容:

医改,改也得改,不改也得改,这是历史潮流。但怎么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关于医改,领导没有少讲,是上上下下,文件没有少下,是大大小小,试点没有少做,是多多少少。但是怎么老是不满意,*府不满意,老百姓不满意,医院不满意,商家不满意,没有人说满意,怎么能满意呢?

医疗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林林总总,我们局部地改,单数地改,或者说是短时效地改。比如说,药品零差价,单数地改,可能对整个医疗系统不一定有帮助,反而产生有害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工程院组织了83名院士,多位部委级的干部,和0位专家,分成8个组,历时两年半,下到了全国所有的省市进行调研,光是会议一共开了多场,还组织了9个代表团,分赴9个国家进行调研,最后出来了一个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大致提出来医改的“五大改革”:

第一条改革是立法。目前我们医疗卫生方面没有一个“母法”。所以,我们的领导是在“无法无天”地管,医院是在“无法无天”地干。我们必须要立法,依法办事就好办了!

第二条是改制。医疗卫生我们现在有六七个部委在管,每一个部委都是正部级,每一个部长都是正部长,好管的都在管,不好管的都不管。应该把这些部委职能统起来,比如说成立一个“人口健康部”,这个部级别相当高,由国家领导人亲自担任部长,这样可能就会管好了!

第三条,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万万不能。美国拿GDP的17%来搞医疗卫生,与之相比,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的5%。那我们能不能在美国17%的比例上减掉一点点,我们增加6%,增加到GDP的11%。是不是就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呢?

第四条,医疗卫生工作一定要有监督,一定要设置一个级别比较高的、独立的监督机构。就像中纪委,监察监督所有的**干部一样。

第五条,就是要有系列的医改行动计划,包括慢性病的防控、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等。

以上所说的报告,目前还在调研和讨论当中,希望将来能够有很好的结果。

我们现在大家都在讲学术营销,我们将来,所有的销售代表,包括我们的总经理,都应该提升一下,改革一下,了解未来医学的走向,了解未来医学的时代的变化,否则的话,我们就会走弯路。

我们的医学来源于原始社会,自刀耕火种开始的不断积累,比如原始人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抓住什么吃什么,结果发现吃什么补什么,吃肝补肝,吃肾补肾,在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医学。

人类历史上,真正形成完整的医学知识大致上有年左右的历史。如果把我们年医学进行高度浓缩,大家可以去看我的《医学发展考》,这本书万字,页,重达六斤三两,这本书好在哪里?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说呼吸科,书中详述了年来呼吸科里程碑的事件和产生事件的根源,然后指出目前呼吸科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再预测未来20年,呼吸科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作为呼吸科药品的营销代表,你知道这个吗?没有这些,你能跟医生在一个层级上进行交流吗?这还只是一个学科,如果把90个学科知识凝为一体,就诞生了《医学发展考》这本书。读了这本书,你可能对世界医学发展的历史和未来有更加明晰的认识。

纵观世界医学发展史,我们将医学分为三个时代:

经验医学时代:世界上,大大小小,一共出现过多个医学体系,中医、西医、藏医、印度医学等等,这些医学体系都是有用的,都是有效的。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很多都销声匿迹了,或是战争影响,或是时代淘汰了,或者有其他各种原因。比如中医,我们国家一代又一代领导人如果是强烈抵制,而不是极力推崇,可能今天中医也会遭遇销声匿迹的命运。

科学医学时代:西医本来就发达,由于引进了科学这一方法学,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福祉,今天也到了至高无上、唯我独尊、孤芳自赏,任何事物发展到唯我独尊、孤芳自赏,它的结局也是消失。我们现在的医学,我们的西医,人类常见的多种疾病,到现在90%以上,是没有好药可治的。

整合医学时代:比如我们常见的感冒,感冒是我们治好的吗?所有的感冒不治也好。人类几千种罕见的疾病,现在99%是无药可治的。肿瘤现在很多治了不如不治。所以不断有新的医学理论出来,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这些医学都是从局部出发,从末端使劲儿,从一个角度解决一个问题,解决得了吗?

医学是全面性的问题,人是一个整体。医学,除了科学以外,还有很多跟科学一样重要,甚至比科学都重要得多的东西在里面。比如,哲学、人类学、心理学、艺术、技术等。所以凡是和人有关的一切学问,都应该纳入医学。

所以,下一个医学发展阶段一定是整合医学时代。

经验医学时代,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们把病治好了。

科学医学时代,我们知道为什么,连分子都搞清楚了,很多时候它就是治不好病。

整合医学时代,我们不仅要知道为什么生病,又要把病治好。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医学发展经历了俄文时期(-)、薄文时期(-)、毁文时期(-)、中文时期(-)、译文时期(-5)、IF时期(5-)、整合医学(HIM)时期(-),未来将是整合医学时代。

我34岁当上副教授,47岁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年从国外学成归来,还成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超过篇,发表的文章累计影响因子在全球医学领域属于顶尖的1%。一路走来,可以说轰轰烈烈、扎扎实实,但一直以来都是为文奋斗,对医学发展起多少作用呢?难怪国外有很多言论,看不起中国医学。但反观全世界,不都是这样吗?

但我认为,通过这一系列的折腾,我们培育了人才,搭建了平台,为整合医学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中华医学会百年诞辰,当时我说,中华医学会成立年,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外国人的东西拿进来,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发展,功不可没。但这年,我们也做了两件不好的事情。第一个,我们遏制了中医的发展。第二个,学科分科越来越细,我们走向了极端,一个医生只能看一种或两种病,医院找不到合适的医生。

现在和国外比,我们可以说,到了跟跑,几乎并跑的状态,他们用什么药,我们用什么药,他们做一个手术,我们马上也能做,甚至做得比他快。但是,未来年,能不能做到“领跑”呢?这就要看我们有没有新的思维。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峰,一刻都不能少了新的思维。

医学本来这么好,解决了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但我们为什么还要变呢?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史家罗伊·波特说:我们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活得这么长,活得这么健康,但是医学遭到质疑,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激烈。

医学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不能使大家活得更长,活得更健康。医学为什么要变?因为,我们的医疗对象,我们的服务形式发生了变化。

第一个,我们从历史上着重解决传染性疾病,到了今天非传染性疾病多发。50年前,医学主要面临的是传染性疾病,现在主要是慢性病。死亡原因中,80%是慢性病。我们的医疗经济负担有70%是用于支付慢性病的。

第二个,从营养不良性疾病,现在变成了营养过剩。

第三个,从年轻性的疾病,现在变成了老年性的疾病。

第四个,从生物性疾病,现在变成了病*性疾病多发。

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我们从过去的单一病因的疾病,现在变成了多病因的疾病。过去是简单的疾病,现在变成复杂的了。过去是早期性的疾病,现在是晚期性的疾病。过去是单器官的疾病,现在变成了多器官的疾病。过去是器质性疾病,现在则是心理疾病多发。

医学的形势在发生着变化,发生了异常广泛、极为深刻的变化,是相当的复杂,极端的迅速。那么我们医学仅仅只是科学的那点知识,能行吗?当然不行!

今天,医学实现了科学化,但同时丢掉了人文性。医学离科学越近,医生离病人越远。医学离分子越近,医生离病人就越远。

医学实现了现代化,但同时丢掉了现代性。举个例子吧!原子弹,先进吧!也很现代化!但是每个人屁股后面别着一个原子弹,你说你活得好吗?活不好!

第三个,医学实现了国际化,但同时丢掉了民族性。我们总是想用一个方法、一个药品包打天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是不一样的。

医学实现了智能化,但同时丢掉了真实性。我们现在仪器都自动化,来一个病人,不看病人,就抽血、化验、检查。医院现在发展最大的就是检验科。一进去之后,像好大的工厂一样,都是机器,检验以后发现一个异常,就针对那个异常治疗。真实吗?没有说一个指标异常,就一定是某一个种疾病,有一个病就一定某个指标异常。不是那么回事儿!

如果医学实现了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但同时丢掉了人文性、现代性、民族性、真实性,你说它还能叫做医学吗?那个时候“医将不医,药将不药”。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整合医学应运而生。

什么叫整合医学?整合医学,也称为整体整合医学,就是从整体出发,把人看成一个整体,全因素地、多维度地出发,把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整合,有所取舍,关键是舍,形成新的医学知识体系,使之更加适合、更加符合人类疾病的治疗和健康的呵护。这里强调,通过整合形成新的医学体系。

整合医学强调三个“观”,“三观”表述为整体观、整合观和医学观。

第一个,整合医学的“整体观”,它涵盖了空间健康学、人间健康学、时间健康学。比如,按照空间健康学,人与自然密不可分,是天地的一部分,自然的一部分,人还是社会的一员。人如果脱离了社会,要么就是兽,要么就是神,绝对不是人。人与人之间,如果总是相互设防,相互敌视,相互猜忌,你说你过得好吗?肯定过不好。

说到人间健康学,它涉及构成人体的物质、能量、信息等,我们现在对物质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对于能量和信息,则所知甚少。比如,有人一感染感冒病*就感冒,但有的人就是不感冒,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把简单的科学生物学知识放到人体,就有问题了。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就是力量。

五四运动后,我们把一切正确的叫做科学,一切不正确的叫做不科学。其实不科学,有的时候没有问题,比如我把病治好了,也是可以的。我们不能在脑袋上戴一个紧箍咒,排斥一切现在认为不科学的东西。

最近50年,诺贝尔奖医学奖等国际大奖都把医学类奖项颁给做分子研究的人,而没颁给研究人的人,这种微观的研究可能不一定对整体的研究有好处,有可能把我们的医学导入歧途。我们必须要改,我们不能沉溺在微观世界,孤芳自赏,我们游刃在分子之间左右逢源,我们创造了大量的论文,却与治病无关。

所以医学不能脱离了整体观,个体难以代表整体,自从科学引入医学之后,它要求我们的个体应该是“纯爷们儿”、“纯姐妹儿”。我们医生都做临床试验,一个药做实验,大家都来用。比如药品针对溃疡的患者,应该是只要你有溃疡,都可以用,但是临床试验不是。它有一个纳入标准,去掉了一大部分人群,再来一个“排除标准”,又去掉一大部分。只有剩下几个符合标准的“纯爷们儿”、“纯姐妹儿”,做出来的一个结果,然后算出一个平均数,实在不行中位数,实在不行标准差,再不行就来可信度,最后做出来,对几十个、几百个病人有用的药物,让几亿人、十几亿人用,你说这样合理吗?如果按照这个方法,所有的药品治疗疾病都是有效的,都能找到适用人群。

结构并非功能。科学要结构,医学要功能。比如,胰腺癌晚期,用西医的办法没办法治,没办法就叫中医来。这不公平。西医治不了,让中医来治,中医治不好,就说中医不行。有个病人说去看中医,诊断为胰腺癌晚期。我说,中医连胰腺都没有,怎么有胰腺癌?在中医里面,胰腺仅仅是一种功能性的。现在治疗癌症,美国、日本比较超前,但是癌症却还是不治之症。实际上,你不要管什么理论,不要管什么结构,中医一搭脉,开一个方子,结果癌症晚期多活6个月,你说结果谁对谁不对?

局部之和不是整体,有生命的整体才叫整体,无生命的整体只能叫尸体,一个眼科下设17个医学分科,一个小分科只管其中一部分,有人管前不管后,有人管后不管前,病人都不知道找哪个医生,这像话吗?

我们现在说整合医学,整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串联式整合,第二是并列式整合,第三是交联式的整合,也是整合的最高层次,他需要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

转化医学是整合医学的路径,循证医学是整合医学的路源,精准医学是整合医学的路标,光有路径、路源和路标是到不了目的地的。因为我们还有方向盘,我们还有四个车轮,我们还有发动机,更要有一台完整的车,还要有一个灵活的驾驶员,加在一起就是整合医学。

整合医学有点像我们构建万里长城,建万里长城需要图纸、沙浆和砖头。整合医学的图纸就是“整体观”,整合医学的沙浆就是“整合观”,砖头就是“医学观”,整体整合,三个加在一起,才能称为整合医学,取其中一个,建立不了整合医学这个“长城”。

目前,全中国已经成立了4个全国性的整合医学学会,很多大学目前也成立了整合医学学院,我们现在还成立了医学教育平台: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网红rdquo院士的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