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多年不孕足以让想要孩子的家庭心急如焚,不少人病急乱投医,但是往往以失败告终。研究发现,40%~60%的女性不孕症是因为输卵管有问题,比如输卵管梗阻、粘连或者积水等等。另外盆腔粘连、多囊卵巢、宫腔粘连、宫腔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输卵管畸形等也是女性不孕症的常见原因。
医院拥有现代化的层流手术室,
拥有多套全进口宫腔镜、腹腔镜、
输卵管镜及COOK导丝等诊断治疗设备,
已为上万名不孕不育患者实施手术并实现生育梦想
……
专家就此提醒广大育龄女性,如果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一年之内没有怀孕就是不孕症,医院做专科检查,必要时尽早行“三镜一丝”微创手术打开孕育的通道,尽早实现生育的梦想!
▲
范红云院长(主任医师右一)
1四年未孕因输卵管堵塞今年30岁的周红(化名)家在豫北。年和老公李刚(化名)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做任何避孕措施,却一直没能怀上宝宝。
起初周红夫妇也没在意。但是转眼结婚都四年了,还是未曾生育一儿半女,这下可急坏了小夫妻俩。
虽然曾经悄悄地去找了老中医调理,却一直没什么效果。于是,夫妻俩专程到医院做了相关不孕不育检查。
周红被诊断为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进行了三次输卵管通液治疗。医院做复诊时,医生劝诫周红放弃治疗,或是另寻求医路。
不甘心的夫妻俩就此踏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那段时间,周红和老公都是茶不饮饭不思。后经同事介绍,周红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了医院的范红云院长(主任医师)。希望能帮助自己圆了做母亲的梦想。
2生命之道为何越走越窄
输卵管是一条弯曲的管腔,开口于子宫角的两侧,外端游离,靠近卵巢,全长约8~14厘米,是精子和卵子指定的约会场所,它如果出了毛病,精子、卵子的运送就会遇到障碍,宝宝就会堵在路上迟迟不肯到来。
是什么原因使得输卵管这条“生命之道”越来越难走呢?这不但是周红的疑问,更是众多不孕女性的共同心声。
“其实输卵管就像道路一样,狭窄、崎岖、障碍物多等不良‘路况’都是影响通行的原因。”范院长告诉记者,阴道炎、宫颈炎等生殖系统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继续上行感染,便会导致盆腔炎症。使得整个盆腔环境变得复杂,输卵管局部组织增生,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变形,输卵管出现堵塞。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元凶”。
此外,卵巢或子宫的肿瘤也会压迫或牵拉输卵管,使之变形或异位,从而影响受精卵通行。近年来,婚前同居致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等因素的增加,使输卵管梗阻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3不孕先做个输卵管造影,也可直接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确诊病因“输卵管梗阻基本没有临床症状,平时自己无法察觉。”范院长说,只有在输卵管发炎的时候才会下腹疼痛,很难和其他疾病鉴别。输卵管是否有梗阻可以通过输卵管造影检查初步诊断,而确诊必须靠宫、腹腔镜联合诊治术。宫、腹腔镜联合诊治术是国际上公认的诊断和治疗不孕症的金标准!
范院长说,输卵管造影是通过导管向宫腔及输卵管注入造影剂,进行X线透视并拍下片子,根据造影剂在子宫及输卵管的显影情况来了解子宫是否畸形,输卵管是否阻塞及阻塞部位,给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对于女性不孕不育患者也可以直接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手术来明确不孕症的原因。
4治疗不孕不育症金标准“三镜一丝”
在为周红进行输卵管造影检查并初步诊断是双侧输卵管堵塞后,范院长决定采用微创的“三镜一丝”联合输卵管复通术,为她疏通了堵塞已久的输卵管。
所谓的“三镜一丝”技术就是:通过联合运用输卵管镜、宫腔镜与腹腔镜“三镜”和COOK导丝系统“一丝”,一次性有效介入,准确地检测出卵巢、宫腔、腹腔、输卵管腔内外病变,能同步解决子宫、卵巢、输卵管的病变,分离粘连,疏通输卵管阻塞部位,恢复盆腔内生殖器官的解剖位置,重建生殖管道的通畅性,提高不孕症介入疏通诊疗的安全性能与不孕患者的妊娠率。
“以往治疗输卵管梗阻引起的不孕症,一般采取的都是反复的通水、通气,患者非常痛苦,而且医生也是在盲视的状态下进行操作,反复通液反而使输卵管积水加重,增加盆腔黏连的程度。”范院长说,“三镜一丝”是在可视的状态下进行操作,医生能清楚直观地看到输卵管的疏通情况,整台手术时间短,创伤也很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范院长说,“三镜一丝”除了上述优点外,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单纯地疏通输卵管,而是在疏通的同时,利用腔镜探查技术将患者体内情况通过光导纤维传送到电视屏幕上,医生通过电视屏幕的直观清晰地发现导致不孕不育的其它原因,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可同时进行治疗。
有统计资料显示,“三镜一丝”联合输卵管复通术治疗不孕不育,成功率高达98%,被誉为国际上治疗不孕症的金标准。
范院长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周红:“放松心情配合治疗,治好了怀孕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就在去年夏天,周红在医院检查,得知了自己怀孕的好消息。
医院就诊预约方式24小时热线-
现场预约预约地点:一楼大厅导医台(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2:30,14:00-17:30)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