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通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为袁隆平接生的,是一位影响了全中国的基督
TUhjnbcbe - 2021/8/15 19:40:00

?

文|盐粒

袁隆平过世已经6天了,这6天里,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悲伤,

?

在长沙,雨下了一天一夜,

?

医院的地下通道旁,却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市民,

?

他们一声一声地喊着:“袁爷爷,一路走好。”

?

有20岁的女孩,追着灵车,哭的喊的声嘶力竭,都让我们看见了年轻人最好的模样……

?

几天前,我们挥手告别袁隆平,但你有没有想过,是谁迎接了他的出生呢?

?

最近曝光的一张照片,解答了我的疑惑,

年袁隆平呱呱坠地的那天,在袁隆平的出生档案上,写着他当时登记的名字“袁小孩”,

中间是他出生时留下的小小脚印,就在上面,有这样的英文签名:QiaozhiLin,

?

为他接生的医生,竟是一位影响了全中国的基督徒,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

袁隆平出生证明

我想去过厦门鼓浪屿或是厦门人,对这个名字应该很熟悉,

?

她是土生土长厦门鼓浪屿的女儿,在鼓浪屿还有一尊她的汉白玉全身塑像,

?

林巧稚鼓浪屿雕塑

要说她有多伟大呢?

她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院士,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多婴儿,

当人们讨论“如果人民币上印一位女性,应该印谁?”的时候,

?

唯一所有人都热烈赞同的人,是她,

?

当人们尊称她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的时候,

?

没有人有任何其他的意见,因为她当之无愧,

她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挑起了整个中国妇产科的大梁,拯救了不知道多少她口中的“姐妹”,甚至影响了整个中国……

?

?

出生在基督化家庭的她

5岁丧母、立志做一名医生

?

年12月23日,圣诞前夜,一个小女婴诞生了,

在那个还盛行抛弃女婴的时代,她一出生就被冷落在床边,

?

林巧稚一家鼓浪屿旧址

可这时她的父亲从学堂里回来了,他温柔地抱起自己的女儿,

?

这位早年受到南洋教育的开明父亲,还是一位格外虔诚的基督徒,

?

他说:“这个孩子,是父神送给我们的礼物。”

?

他给她取名为“巧稚”,希望她未来能灵巧而纯洁,

林巧稚一家合影(左一为林巧稚)?

年,5岁的林巧稚进入英国长老会开办的怀德幼稚园,

?

也在5岁的时候,她痛失了她的母亲,

?

因子宫癌躺卧病床的母亲,极其痛苦地离开了人世,那个画面一直深深刻在小小的林巧稚心里,造成了难以抹去的伤痛,

?

或许那个时候,她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拯救母亲的病痛,更要拯救像母亲一样痛苦的人,

林巧稚学生时代合影及玛丽英文教师

10岁,她进入厦门女子师范学校,遇到了自己的恩师玛丽·卡琳小姐,

?

卡琳小姐教导她要“爱人如己”,还把圣女德兰的《心灵小史》推荐给了她,

?

小小的林巧稚就下定了决心,自己要当一名医生,

更立下了一生的心志:

?

“要用非凡的爱,做平凡的事。”

?

林巧稚与同伴(中间为林巧稚)

年夏天,林巧稚从厦门女子师范学院毕业,她决定报考北京的协和医学院,

?

但当时的协和医学院,名气可是非常之大的,它有着世界一流的医学教育水准,所有的人都挤破了头进去,

?

多人参加考试,但是他只收25名学生,

?

当时林巧稚和另一位女伴,共同参加了上海考场的考试,

?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最后一门她最擅长的英文考试时,

?

和她一起参加考试的那个女生,竟然在另一间考场晕倒了!

?

监考老师连忙通知她,她就马上放下笔前去救人,

?

后来她回到考场,考试早已结束,考卷都被收起来了,

?

可是她还有一篇英语作文一字未写呢……

少年林巧稚?

她失落地回到鼓浪屿,以为就此与协和失之交臂,

?

而就在几天后,她却收到了来自协和的录取通知书,

?

原来,当天的监考老师专门为她给协和医学院写了一份报告,老师在报告中称赞她乐于助人,处理问题沉着、得当,表现出美好的品行,

?

校方看了林巧稚的其他科目成绩,当即决定破格录取林巧稚!

?

年9月份,林巧稚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协和人,

?

但这并不是结束,进入协和的日子几乎每一天都像打仗,

?

25名同学,只有5名是女生,当时的升学制度,更是非常残忍,

?

入学后,每门功课的考试以75分为及格线,若学生有一门功课不及格,就要留级,若有两门不及格,就会被退学,

?

三年后,预科学习结束,只有19人升入本科,其中女生只剩3人。

她坚持了下来,成为了协和医学院唯一最高荣誉奖——“海文奖”的获得者,

??

把风险留给自己

把爱留给病人

??

毕业后,所有人都劝她去“外科”、“内科”才有未来,

?

她却一头扎进了中国当时最不足的科室,成为了一名妇产科的医生,

?

林巧稚毕业照片

她深知当时中国传统的接生技术太过落后,许许多多的婴儿都死于可以防治的破伤风,甚至死亡率高达27.5%,

?

而产妇死亡率也高达1.76%,是英国、美国、法国的三到五倍,这些死亡就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

于是她就成了一名也是唯一一名,医院妇产科里的助理住院女医师。

在圣诞节的前夕,医院里忙个不停,连自己生日过去都不知道,

?

但正在此时,危机降临了,

?

深夜,外面下着大雪,一名产科急症患者来到急诊室,林巧稚给她做检查,发现患者的腹腔已经形成积血,需要马上手术,

?

但雪太大妇产科医院,于是她毅然决然马上开始手术,

?

林巧稚做实验

这是一例典型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左边的输卵管已经破裂。

?

她用手术刀划开病人的下腹,扎好血管,利落地切除了破裂的输卵管,

?

接着清创、整理、缝合、包扎,再观察病人,血压回升,体温回升,已经脱离险境,

?

这是她第一次独立完成手术,但是完成得如此完美、表现得如此冷静,

?

或许这是在危急关头的这份勇敢、对病人性命的那份关切,让她得以在年,成功正式担任医院妇产科的总住院医生,

?

一般人要走5年的路,她只花了不到2年,并且她也是协和史上第一位担任总住院医生的女性。

林巧稚做手术现场

?

在风险和性命面前,她选择了岌岌可危的性命,在她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从来如此,

?

这又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董莉,

?

她30岁,怀孕3个月,这也是她结婚6年的第一次怀孕,

?

但是某天却意外阴道出血,医院一看,人家说这是宫颈癌,别说孩子不保,连整个子宫都要切除,

?

董莉一家人不认,就找到了林巧稚医生,

?

当时林巧稚医生观察病理,按照情况,也判断要切除整个子宫,

可就在手术前夜,林巧稚辗转难眠,她来到董莉的病房:

?

“哎呀,为你的病我头发都愁白了,虽然按照病理和情况,就应该切除子宫,

?

但我知道你家里人口很少,丈夫又是个独苗,我想给你保孩子,但责任太大了,万一出了差错,我担当不起啊……”

?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敢于把爱给病人,把风险留给自己,

?

但这不是空口无凭的感情用事,是她细心地观察到,

董莉身上的肿物和恶性肿瘤不一样,倒像是妊娠过程中的良性肿物,

她请来专家会诊,坚持自己的判断,做出了“暂时不切除子宫”的决定,

?

后来,在持续的观察和会诊后,一切病变都没有发生,

一个健康的女婴出生了,而宫颈口的肿块也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

数年以后,这个罕见的病例被国际医学界认定为是可随着孕妇妊娠过程,自动消失的蜕膜瘤。

?

事到如今,董莉说起这件事,仍然非常激动、眼泪满了眼眶:

?

“我是一个病人、患者,她怎么知道我家里人口这么少,这么需要一个孩子?

?

做一个大夫的,不光是治你病啊,

?

她对你的终生、什么都替你着想了,这样德高望重的大夫,上哪儿找去啊?”

?

后来,她为自己的女儿取名为“念林”,就是为了纪念来自林医生的恩情,

?

而在上个世纪,就有很多小孩被起名为“念林”、“爱林”、“敬林”、“仰林”,

?

背后都是林医生无微不至的照料、都是病人对林医生的深深感激……

?

?

“医生给人看病不是修理机器,

?医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林巧稚对病人的那种无微不至,我们也根本无法想象,

?

林大夫的学生回忆说:

?

她的身上就是有一种奇妙的吸引力,让所有的病人都放下防备,

?

她总是贴到产妇的肚子上,去听胎儿的心跳,去问她吃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

她看见孕妇在吃鱼,就把护士长叫到一边,说:

?

“我看见她的菜碗里有鱼。你怎么可以让她吃鱼?

?

她疼成那样了,哪里还顾得上鱼刺?你应该考虑到的。”

?

林巧稚照料孕妇

她为一个来自山东的大娘切除了两个肿块后,山东老大娘送来了老家的花生和大枣,

?

然而就在林巧稚去探访老大娘病房的时候,特地为老大娘带来了山东人爱吃的煎饼!

?

当时的背景是在年年底,在那个几乎无处购物的北京,

?

后来,她的学生郎景和说:

?

“至今我都不知道林大夫为此跑了多少路,又是从哪里买到的。”

?

林巧稚也是那个最设身处地关切病人的医生,

?

她每次去检查病人的时候,总是把布帘拉的严严实实,因为要保护每一个病人的隐私,

?

她也曾经对一个呵斥产妇不要叫喊的年轻医生说:

?

“英语中,助产士一词是指站的很近的妇女,产妇把自己和孩子的两条性命都交给了你,

?

你是唯一能帮助她的人,你甚至没有权利是说你饿、你累、你困。”

?

在产妇饱受生产之痛的时候,她坐到产妇的旁边,摸着她的肚子告诉她:

?

“你现在有一阵疼了,疼的意义是什么,就是给小孩腾出道来,让小孩快快地生出来。”

?

很神奇的是,产妇一跟她聊聊说说话,也就不再大喊大叫了,

?

她总是握住产妇的手,因为怕产妇握护栏会受凉落下病根子……

?

她常常对身边的年轻医生说:

?

“医生给人看病不是修理机器,医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

她们各自的生活背景、思想感情、致病原因各不相同,我们不能凭经验或检验报告就下诊断开处方。”

?

所有的病人在她那里都得到了尊严和爱,如此亲切、如此安全、如此有依靠。

?

林医生就是这样一个医生,她就是把所有的病人都当作她最亲的同胞、孩子、姐妹,

?

她不光是接生了袁隆平,冰心、林徽因夫妇等名人的孩子,

?

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姐妹,那些普通的女工、农妇解除病痛,

?

?

一生未婚未孕

却成了5万婴儿的母亲

?

后来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关闭医院,

?

但林巧稚始终坚持留在北京,在东堂子胡同10号开设妇科门诊,为各阶层妇女看病,

?

并经常对那些贫穷人给予优惠或免费治疗,甚至有时骑上毛驴到农村去为穷人看病,

?

东堂子胡同10号

战争结束后,她拒绝了所有来自海外的机会,重返医院,重建妇产科,

?

林巧稚和医院医生合影

在年新中国成立,她收到了来自开国大典的邀请:

?

“医院林巧稚教授:

?

兹定于十月一日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府成立庆典,特请光临。”

?

但10月1日那天,她拒绝去观看那宏伟的场面,而是继续在病房里忙碌,

?

她认为,她是一名医生,她要专注于病人的需求,她说:

?

“上帝如果让我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

那么我医院病房,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治病救人。”

?

她终生未婚未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妇产科事业,

?

从毕业那一天,她就接受了聘书中规定的:

?

“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

她写的每一份病历,双语字迹工整

家里那台电话,或许就是她唯一的牵挂,医院有严重的病例,她就整夜地守着电话等消息,

?

她曾说过:“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

后来,文革来了,医院被改名为“医院”,她不幸被打成右派,成了一个推着四轮小车给病人打针、送药、洗便盆的老护士,

?

但她仍然尽心尽力,就像她曾经培训护士的时候常说的那样:

?

“当你怀着基督的爱去做这些事,就不会觉得每天的工作琐碎、无聊、没出息了。”

?

平反后的50年代后期,她因为信仰的缘故拒绝加入任何*派,就算是总理来邀请,

?

她也诚挚地对他说:

?

“一个诚实的人不能欺骗组织,也不能欺骗自己。”

林巧稚与周总理握手?

在她的晚年,预示到自己很可能发生意外离开人世,

?

她准备了3万块钱,要捐给医院的幼儿园,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

那是年,3万元是她毕生的积蓄,也是一笔巨款,

林巧稚晚年家庭合影?

到她80岁的时候,她也在病床上完成了50万字的著作《妇科肿瘤学》,

?

《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曾经来采访她,她平静地说:

?

“我是一名医生,经历了太多的生死。我不怕死,《圣经》上说:‘我必往祂那里去’”。

?

年4月22日,林巧稚去世,

?

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当她陷入昏迷时,甚至都在断断续续地喊:

?

“快!快!拿产钳来!产钳……”

?

有人统计过,她的一生一共接生过多的婴儿,其中包括袁隆平,也包括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孩子,

?

每个她亲手接生的婴儿的出生证上都有她的英文签名:“LinQiaozhi’sBaby”(林巧稚的孩子),

?

于是后来的人就称她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

?

而如今,当这位“现代神农”袁隆平重新揭开她的帕子的时候,

?

我们才发现,这样世纪的相遇,既是缘分,也是一种必然,

?

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太值得我们去纪念。

?

但对于林巧稚来说,她做这一切的目的根本不是变得那么出名,享受被人纪念的感觉,甚至也不是去攻克那些世界性的难病,

?

而是为那些身处痛苦的妇女们,带来哪怕是一点点的安慰和依靠,

?

就像她曾说:

?

“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应是关爱。”

?

也如特蕾莎修女说的:

?

“今日世界最严重的疾病并不是肺结核或麻风病,而是被讨厌、被忽视、被遗弃的感觉。

?

当代最大的罪恶是缺少爱与慈善,是对于街角正遭受痛苦、贫乏、疾病和伤害的人们可怕的冷漠。”

?

今年,是她逝世的38周年,

一位“万婴之母”、一位“生命天使”,

?

一个终生未婚未孕的女人,一个为中国妇女倾尽所有的女人,

?

她真正做到了年少时立下的心志:

?

“用非凡的爱,做平凡的事”,

?

也真正做到了,如《圣经·提摩太后书》保罗所写的那样:

?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

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

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

参考资料:厦门故事集:为什么是林巧稚?基督时报:林巧稚:怀着基督的爱去做这些事

作者:盐粒。??平凡的95后中文系少年,写写文吐吐槽,不按常理出牌,清醒明辨是非。路过地球一趟,总得撒点盐再走~记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袁隆平接生的,是一位影响了全中国的基督